在孩子漸漸長大的過程中,幾乎是一天一個樣,變化很快,有些改變是讓家長們欣喜的,比如孩子開口叫媽媽,學會了自己穿衣吃飯等,但有時孩子的舉動也會讓家長很擔心。
當孩子把自己的手指含在嘴裡,這種行為可能多數爸媽們都見過,甚至有的寶寶在嬰兒時期,還會把腳丫放進嘴裡啃,這並沒有什麼可奇怪的,但是當孩子長大後,還總是喜歡吃「手指」,那就要重視了。
女孩八歲還在吃手指,醫生給出的檢查結果,讓媽媽心如刀絞琳琳媽是一位單親媽媽,平時都在外地工作,女兒從小就跟著姥姥生活,每一次只有到年關的時候,琳琳媽才能回來看女兒。
每當看到媽媽回來時,琳琳就表現的很開心,總是拉著媽媽的手,讓媽媽給她唱歌聽,然而團聚總是短暫的。
即使每年能回來看一次女兒,但是琳琳媽每一次都只能待半天到一天,而且總是趁著女兒熟睡時離開。
而且第二天,姥姥也總會打電話告訴琳琳媽,孩子哭的有多凶,雖然琳琳媽也覺得不忍心,但為了生活,她也只得狠下心,一次又一次的重複著這種突然的離別。
在琳琳八歲時,姥姥因病去世,媽媽只得把琳琳接到了身邊照顧,相處的時間長了,琳琳媽就發現女兒總會時不時的啃手指,每次都把手指啃到脫水發白,直至脫皮出血。
雖然制止了很多次,但琳琳依然吃手指,琳琳媽媽不得已,擔心孩子出問題,便為孩子找了心理醫生諮詢。
經過諮詢,了解了孩子的經歷,心理醫生告訴琳琳媽媽:「孩子啃手指,在嬰幼兒時期是正常的,但是七八歲了,還在經常過度啃手指,可能說明孩子內心存在對於分離的焦慮和恐懼,這也許和兒時她多次與您突然的分離有關。」
琳琳媽媽知道後,心疼又後悔。
如果她當初能以更妥當的方式與女兒道別,而不是次次都突然消失,也許孩子現在也不會如此。
在這個網路迅捷的時代,家長們在工作中,總是忙東忙西,經常要與孩子分離,琳琳媽的情況,也不是個例。
缺少陪伴,與突然沒有預兆的分離,對於孩子來說,往往是打擊和傷害,而家長採用的分離方式就尤為需要小心謹慎。
那麼,如何與孩子正確道別呢?1、得到理解
小孩子對於爸媽的依戀心理一直存在,他們需要家長的陪伴,但爸媽突然要離開時,孩子可能一時間會接受不了。
比較好的道別方式是,取得孩子的理解,家長們可以試著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要離開家門的必要性。
不過年紀較小的孩子還不能理解太深奧的大道理,家長們可以從孩子熟悉的玩具或食物等入手,讓孩子理解爸媽離開的行為,必要時,可以加一些善意的謊言。
比如家長可以和孩子這樣說:寶寶,你不是很喜歡這個玩具?爸爸媽媽出門就是為了幫你掙更多回來,我們保證很快會回家,給你買喜歡的禮物好不好?
2、循序漸進的告訴孩子要離別的事實
一般建議別突然告訴孩子要離開他,而是要提前給孩子提個醒,讓他稍微做些心裡準備,特別是家長在出遠門時,更要如此。
孩子對離別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,這就需要家長對待道別這件事要慎重一些,特別是心思敏感的孩子,尤其要小心。
女孩8歲吃手指到脫皮,心理醫生給出的結果,讓媽媽很心疼
在孩子漸漸長大的過程中,幾乎是一天一個樣,變化很快,有些改變是讓家長們欣喜的,比如孩子開口叫媽媽,學會了自己穿衣吃飯等,但有時孩子的舉動也會讓家長很擔心。
當孩子把自己的手指含在嘴裡,這種行為可能多數爸媽們都見過,甚至有的寶寶在嬰兒時期,還會把腳丫放進嘴裡啃,這並沒有什麼可奇怪的,但是當孩子長大後,還總是喜歡吃「手指」,那就要重視了。
女孩八歲還在吃手指,醫生給出的檢查結果,讓媽媽心如刀絞
琳琳媽是一位單親媽媽,平時都在外地工作,女兒從小就跟著姥姥生活,每一次只有到年關的時候,琳琳媽才能回來看女兒。
每當看到媽媽回來時,琳琳就表現的很開心,總是拉著媽媽的手,讓媽媽給她唱歌聽,然而團聚總是短暫的。
即使每年能回來看一次女兒,但是琳琳媽每一次都只能待半天到一天,而且總是趁著女兒熟睡時離開。
而且第二天,姥姥也總會打電話告訴琳琳媽,孩子哭的有多凶,雖然琳琳媽也覺得不忍心,但為了生活,她也只得狠下心,一次又一次的重複著這種突然的離別。
在琳琳八歲時,姥姥因病去世,媽媽只得把琳琳接到了身邊照顧,相處的時間長了,琳琳媽就發現女兒總會時不時的啃手指,每次都把手指啃到脫水發白,直至脫皮出血。
雖然制止了很多次,但琳琳依然吃手指,琳琳媽媽不得已,擔心孩子出問題,便為孩子找了心理醫生諮詢。
經過諮詢,了解了孩子的經歷,心理醫生告訴琳琳媽媽:「孩子啃手指,在嬰幼兒時期是正常的,但是七八歲了,還在經常過度啃手指,可能說明孩子內心存在對於分離的焦慮和恐懼,這也許和兒時她多次與您突然的分離有關。」
琳琳媽媽知道後,心疼又後悔。
如果她當初能以更妥當的方式與女兒道別,而不是次次都突然消失,也許孩子現在也不會如此。
在這個網路迅捷的時代,家長們在工作中,總是忙東忙西,經常要與孩子分離,琳琳媽的情況,也不是個例。
缺少陪伴,與突然沒有預兆的分離,對於孩子來說,往往是打擊和傷害,而家長採用的分離方式就尤為需要小心謹慎。
那麼,如何與孩子正確道別呢?
1、得到理解
小孩子對於爸媽的依戀心理一直存在,他們需要家長的陪伴,但爸媽突然要離開時,孩子可能一時間會接受不了。
比較好的道別方式是,取得孩子的理解,家長們可以試著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要離開家門的必要性。
不過年紀較小的孩子還不能理解太深奧的大道理,家長們可以從孩子熟悉的玩具或食物等入手,讓孩子理解爸媽離開的行為,必要時,可以加一些善意的謊言。
比如家長可以和孩子這樣說:寶寶,你不是很喜歡這個玩具?爸爸媽媽出門就是為了幫你掙更多回來,我們保證很快會回家,給你買喜歡的禮物好不好?
2、循序漸進的告訴孩子要離別的事實
一般建議別突然告訴孩子要離開他,而是要提前給孩子提個醒,讓他稍微做些心裡準備,特別是家長在出遠門時,更要如此。
孩子對離別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,這就需要家長對待道別這件事要慎重一些,特別是心思敏感的孩子,尤其要小心。